第三十九章 心百味,长子成婚_红楼之贾政
笔趣阁 > 红楼之贾政 > 第三十九章 心百味,长子成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九章 心百味,长子成婚

  第三十九章心百味,长子成婚

  贾珠的科举顺利着实让贾府开心了几天。

  这代表着除了贾政,家里终于有另外一个可以值得托付的后辈了。

  李纨的父亲这时候也上门来商量两家的亲事,本来商量好的说在贾珠考试之后就结婚,所以贾政也没有拒绝。

  两个人就在书房商定好后,开始为贾珠的婚事操劳起来。

  两家要么是大户人家要么就是书香门第,所以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之前已经定了小礼,如今也就是纳吉、请期、迎亲之类的了。

  在李家人走后,贾政带着王氏到贾母这里商量。

  “呵呵,好事啊。

  之前就顺着珠儿年纪也大了,是该娶亲的时候了。

  偏偏你们说要孩子科举完了之后在娶。如今好了,我贾府又该热闹一阵子了。”

  贾政连忙说:“母亲说的是,儿子之前不允许珠儿结婚太早是他的身子骨有点弱,在家里也是安安分分的。

  如今年纪大了,也要有自己的仕途了,儿子倒是再也拦不住了。”

  贾母笑着点点头,“还是你这个做父亲的想的周到。

  不过你们准备把贾珠他们两口子安顿到各处?”

  “珠儿是我的长子,之后也是要袭爵的,之前皇上赐的侯府虽然收拾了出来,但是一直没有住过。

  母亲也知道,儿子最烦到那些陌生的环境,只不过让家人看着罢了。

  如今珠儿结婚,他也算是世子,儿子打算侯府除了主卧他住不得,其他的地方还是挺大的,让他们直接住在侯府。”

  “哈哈,你不说我倒是不记得了,你如今也是有自己侯府的人。

  那就这么办吧,也正好让他们住在城里经常多多来看看我这个老婆子。

  你们倒是到庄子上快活去了,这个府里越来越冷清了,幸好有迎春经常过来给我解闷。”

  贾政和王氏听到这里,赶紧起来行礼请罪“儿子(媳妇)不孝,请老太太恕罪”。

  贾母笑着摆摆手,让他们不要误会,只不过是老了就爱唠叨罢了。

  贾政和王氏这才起身。

  既然把一些大的物件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去钦天监问好吉日,准备结婚了。

  贾府作为娶的那一方,倒也不需要准备太多。要是出嫁,女孩子还要在很久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嫁妆,嫁衣等等。

  男孩子就轻松多了,只要在晒聘礼的时候能够压过去,看着体面其他的都没什么了。

  贾政这几天一直忙忙碌碌的,孩子结婚他总感觉这个不好,那个还差点什么的。

  有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亲自看着的,直到众人看不过去了才强迫他停下休息。

  贾政这时候才恍惚间觉得自己有些过了,不禁苦笑了起来。

  日子定到了六月初三。

  这一天朱雀街的长安县侯府早一天就开始张灯结彩的,不管是树木还是墙壁上都是红色的囍字和彩灯。

  侯府也是之前重新粉刷了一次,看起来厚重但不失喜庆。

  这一天早早的贾珍和贾赦他们就过来了,一起帮着贾政招待外客。在正堂后面的花园,那里贾母和王氏招待女客。

  随着贾政家里越来越兴盛,交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贾府的世交之外,还有很多贾政和贾珠的同年过来,因为很多人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之家,但是前途倒是一片光明的人。

  朱雀大街本来就是进入皇城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住的也都是显贵之家。

  之前贾政虽然不怎么来往,今天是贾珠大婚的日子,众人基本也都过来送礼庆贺。

  一时间侯府看起来倒真的成了“往来无白丁”的繁盛景象。

  辰时,迎亲的队伍开始往李家开拔。

  贾珠也过来辞别贾政,穿着大红的喜衣,头戴黑色乌纱帽,两边的金色花叶小枝看着特别喜庆。

  贾政五味杂陈的,但是还笑着让他快去。

  贾珠走的时候,和他同年的状元等一批交好的人也凑了过去,起哄说给他装门面。

  因为在古代迎亲还要面对娘家人的刁难,贾珠虽然是探花,但是诗词平平,所以众人才那么说。

  看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的走过,街道两边的很多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看着贾府多的如同长龙的财礼箱子特们也是暗暗咋舌。

  贾政为了贾珠也算是费劲了心思,有很多都是贾政从自己家的库房还有从南方来的商人那里购买的要么贵重要么新颖的物件。

  “存周啊,你给儿子的这份心意,可真真是羡煞旁人啊。”史家的保龄侯站在贾政旁边谢谢说道。

  史家是老太太的娘家,但是自从老侯爷去世之后。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让他们家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侯爵,但是根本没啥用。

  这就好像宁荣二府贾珍和贾赦都是将军,但是一个是一品,一个是三品。

  史家的侯爵也是这样,基本就是名头好听点至于其他的要不是面子上过不去基本不会理会他们。

  贾政也是时刻和他们保持距离,这两个货也就和贾珍贾赦他们能“玩”到一起。

  打定主意,贾政准备找时间再修理贾珍一顿,之前贾雨村的是还没和他算账呢,这货又蹦跶的不行。

  就在贾政陪笑的脸快僵硬的时候,林之孝跑过来说接亲的队伍已经来了。

  贾政赶紧让人去请贾母还有王氏,因为外面的事虽然不需要他们操心,但是新娘子进门,是要给公公婆婆磕头的。

  等贾珠牵着新娘子的手,经过跨盆等仪式之后,两个人牵着由媒人递过去的一条红色丝绸挽成的大红花,从红地毯缓缓向内堂走来。

  两旁的亲朋好友有的大声调笑着,有的低头评论着。

  因为贾母还活着,所以贾珠是先领着新娘子先拜天地之后给贾母磕头之后才给贾政他们磕头问安。

  因为古代人还是重男轻女的,所以洞房的那些小童都是些贾政认识的达官贵人家的孩子,因为都是在同一条街道住了,所以他们也就爽快的答应了做喜童。

  一个个孩子在新卧室笑嘻嘻的要着各种好处。

  李纨就把她之前娘家母亲交给她的一些零食,什么花生啊,核桃啊,桂圆啊什么的,每个孩子一包。

  这些贾政没得看,他是长辈,而且还要接待男客呢。

  “贾侯爷,今晚贾兄大喜,可能还要打扰打扰,可莫要恼啊!”王宽代表贾珠的那些同年过来笑嘻嘻的说着。

  还没等贾政开口,李琼就结果话来“新婚三天无大小,这些本官替贾大人做主啦!赶紧去,哈哈。”

  看到王宽他们有听洞房的意思,李琼不等贾政开口就看热闹般的让他们去。

  贾政也是笑着点点头。只是让他们别太过火,还要估计新娘子的面皮呢。

  一群年轻人嘻嘻哈哈的就去了。

  旁边王进看着贾政感觉他有点感慨,就调侃:“贾侯爷这是在感觉自己老了?”上座的左都御史也是笑了,“你这混账小子,存周这是看着孩子成家欣慰呢,你在胡说回家抽你。”

  内阁次辅周毅哈哈大笑“你个老不羞的,人家年轻人玩你非得教训这个教训那个。

  你以为这还是朝堂啊,你还是过来陪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喝酒吧你。”

  看着这些老大人也是放开了,毕竟他们在朝堂再争个你死我活的。

  只要是文人,下了朝堂不管是不是政敌都是客气的不得了。

  贾政就端着酒杯,这个桌子坐坐,那个桌子看看的。

  幸好有贾珍和贾赦,他们可是特别能和那些纨绔打成一片,贾政也就懒得过去招呼他们了。

  等众人散去已经是大半夜了,贾政醉了不说,也是累的精疲力尽。

  强行打起精神让人照顾好探春还有宝玉之后就再也扛不住了,躺在床上倒头就睡。

  贾政迷迷糊糊的仿佛听到王氏的声音。

  “老爷,快起床了,今天珠儿夫妇要过来敬茶呢。”

  贾政这才想起来,第二天可是要过来请安的。

  没办法,贾政只能闭着眼睛在王氏的伺候下穿衣洗脸。

  四月份天气已经逐渐超热,但还是凉风习习的。

  贾政走出卧室被冷风一吹,不自觉打了一个寒颤,终于清醒了过来。

  和王氏到主厅,元春就迎了过来。

  “哎呦。乖女儿,这么冷你怎么出来了!快随为父进去。”贾政略显夸张的说着,然后拉着元春就走了进去。

  “哪里有那么严重啊,现在天气也热了,女儿出来迎接一下父亲母亲嘛。”元春在一旁略显俏皮的说着。

  就在贾政和元春开玩笑的时候,听到外面婆子来报说大爷和大少奶奶过来了。

  贾政王氏两个人连忙坐好,元春也站立在贾政身边。

  婆子打起门帘,只见贾珠牵着一个挽着妇人发髻的走了进来。

  这就是李纨吧!贾政看着如是想道。

  看到贾珠进来,元春赶紧过去行礼。

  看到元春行礼,她连忙回了过去,因为贾政他们还坐着,所以厅里面略显沉闷。

  李纨新婚,心中也是忐忑。她们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是毕竟是高嫁侯府。

  而且贾政虽然从荣国府另了出来,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再次成为达官贵人中的一员,所以李纨也是怕公公对她有不满意的地方。

  正当每个人都有些自己的心思时,丫鬟已经拿过来两个个垫子,一个放到贾政的面前,一个放到王氏的面前?

  “儿子(儿媳)给父母(公婆)请安!”

  贾珠两个人先跪下给贾政两口子请安。

  看着礼仪还算合格,贾政笑着让他们起来,王氏也是在旁边笑着。

  接着李纨又分别跪到贾政和王氏面前给他们两个没人敬了一杯茶,贾政两口子也是笑着接过去稍微喝了一口就放下。

  “如今你也大婚了,以后就住在侯府吧。”

  贾政看着贾珠有点伤感有点欣慰的说着。

  他是一个不服老的人,但是可能是两世为人吧,心里总感觉有些莫名的疲惫。

  贾珠赶紧回复:“父亲,儿子刚结婚,要不父亲也一起住进来吧,或者儿子也搬到庄子上去好照顾父母。”

  贾政笑了,“呵呵,我和你母亲又不老,哪个需要你照顾?

  只不过不愿意住进城里受那个拘束罢了。

  你是长安县侯侯府的嫡长子,你不住进来谁住进来,而且你们看着这个家为父也放心。

  你们把我们的屋子就出来,其他人的屋子每天让人打扫着就行了,也不需要派丫鬟过去守着什么的。

  等我和你母亲想过来住了,就带着你弟弟妹妹过来一起住几天就好了。”

  “老爷,这个本不该儿媳多嘴。

  可是儿媳刚进门公婆就搬出去住了,这个传出去咱们夫妻的名声…………”

  李纨有点着急,她虽然是新进门的,但是一些三从四德的还是记得的。

  “看把你们给急的,我们夫妻两个又不是死了。

  你看看全京城,哪个不知道为父是个任性的?别说其他,你祖母还在我不照样搬到城外去住了?

  孝顺不是说每天请安不请安。立规矩不立规矩的,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心。

  再说,我搬出去也不是因为不想让你们尽孝,也有其他原因。

  太上皇的行宫快要建好了,也正好在距离保定府不远的地方,我从城外的庄子上走也正好方便。

  还有就是我还要给你妹妹元春建庄子呢,呵呵。”

  最后贾政看着站在旁边的元春说道。

  “父亲,我之前去庄子上看,已经建好了呀,还需要建什么呀?”元春也是好奇的问。

  贾政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笨丫头,一个庄子不能只修自己住的地方吧,为父还要给你修路呢,还有玩耍的地方,那里正好有一处温泉,还要修几处围墙。”

  听到贾政说到这里,李纨是羡慕,元春是感动。

  有些话她说不出口,但是不代表心中不记得。

  自从她开始记事,贾政就宠着她,小时候只要是贾政在家里,肯定会每天晚上过去看看她。

  长大了,贾政每次吃饭都把她放在右手第一位,时不时的给她夹菜之类的。

  现在又为了她的未来操心,她怎么不感动。

  贾政没有管那个,他只是交代着家里的事,之后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所以不想王氏和李纨磨合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后天你们归宁之后,所有人都过来吧,正好有些事给你们交代。这几天你们不用起来这么早请安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要是我这几天没什么事,每天辰时过来一起用餐就好了。”

  贾政笑着说。

  贾珠倒是无所谓,毕竟他已经习惯了贾政的行事,李纨倒是有些顾虑,只不过看到贾珠已经躬身答应也就只能放在心里,等回去之后问了。

  贾政在贾珠结婚之后,感到越来越疲惫,他很不耐烦这些。

  总感觉心里有一腔孤愤在心头不得灭,但是有没法给别人说,只能寄希望快点回到庄子上能够调节过来。

  三天后,贾珠夫妇归宁回来…………

  PS:想修改一下更新时间,分为早晨九点半和下午五点。你们看怎么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i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